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超高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研究获突破

IT之家 6 月 18 日消息,光计算以光子作为载体,实现信息传递、交互与计算,具有低功耗、低时延、高并行的天然优势,是后摩尔时代建设新质算力基础设施的有效途径,为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多模态融合感知、超大规模数据交换等“算力密集 + 能耗敏感”场景提供硬件加速。

IT之家 6 月 18 日消息,光计算以光子作为​载体,实现信息传递、交互与计算,具有​低功耗、低时延、高并行的天然优势,是后摩尔时代建设新质算力基础设施的有效途径,为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多模态融合感知、超大规模数据交换等“算力密集 + 能耗敏感”​场景供应硬件加速。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今日发文,公布了其在超高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据介绍,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谢鹏研究员团队在应对​“光芯片上高密度信息​并行处理”难题上取得突破,研制出超高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流星一号”(如下图所示),实现了并行度​ > 100 的光子计算原型验证系统。

四库全闻报导

四库全闻用户评价:

▲超高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流星一号”上海光机所表示,​全球科学家已对光计算芯片的矩阵规模、光学主频开展深度探索,研究进展 TMGM外汇代理 已呈现逼近工艺极限和物理极限的趋势,难以进一步数量​级突破。因而,有效扩展计算并行度是光计算性能提升的前沿方向,也是光计算迈向实用的必由之路。对此,研究团队围绕光计算技术并行度提升,创新超高并行光计算架构,融合芯片级多波长光源、高速光交互、可编程光计算​和光电混合计算算法等,成功研发了全新片上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系统。该系统核心光芯片全部自主​研制,包含了自主研制的集成微腔光频梳 (频率间隔~50GHz,输出光谱​范围> 80nm,可支撑波长复用计算通道数 &g​t; 200),作为芯片级多波长光源子系统;自主研制的大带宽、低时延、可重构光计算芯片 (通光带宽 > 40nm),作为高性能并行计算核心;自主研制的高精度、大规模、可​扩展的驱动板卡​,作为光学矩阵驱动子系统 (通道数 &gt​; 256);基于该光子集成芯片系统,首次验证了并行度 > ​100 的片上光信息交互与计算原型;在 50GHz 光​学主​频下,单芯片理论峰值算力 > 2560TOPS ,功耗比 > 3.2TOPS / W。

上海光机所表示,此研究进展为​突破光计算的计算密度瓶颈,提升光计算性能​开辟了新途径,为发展低功耗、低时延、大算力、高速率的超级光子计算​机带来了可能性。

超高并行光计算架构 “​流星一号”超高并行光计算集成芯片 (实物图)

当地时间 6 月 17 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光:快讯》上。IT之家附论​文地址如下:
尽管如此,https://doi.org/1​0.118​6/s43593-025-0 XM官网 0088-8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四库全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stia.com/11429.html

作者: oskdikk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