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
- 星期四
我:山,我四妹发到姐妹群的,我想你在海外会喜欢听吧:红线女张学友粤剧《初遇》。
山:精彩的"红腔",好听。真有心,多谢分享!很奇怪,我是老了以后,特别离开广州以后才喜欢听粤曲的,细细欣赏,发现不但旋律好听,词句也很有文采。
我:乡音乡情始终是难忘的,何况粤语确实历史悠久,相当好听,粤曲和粤语歌曲,超出广东地域流传甚广,人们有鉴赏力才喜欢呀。
山:同感,喜遇知音。
坚注:山发来一个视频,主播说:如果说哪个广告最能代表上个世纪传统广告人的素养和专业精神,非“铁达时三部曲”莫属,朱家鼎先生开创的“情感营销+历史叙事”模式被广泛效仿,特达时至今仍被广告界视为经典案例。视频列举很多我们在电视上看过并喜爱的广告,不禁勾起阵阵怀旧情怀。
次晨,阳山知青“萍”上传《碧海狂僧 泣红》并与我及山交流——
萍:早晨。 本不想打断你们的谈话,而徐小凤唱的这首粤曲的视频我保留好几天了,忍不住放给爱听粤曲的你俩听听。徐小凤把粤曲唱得好有老广味,尤其厚重带沙哑的腔调,正是粤人声音的一个特点。 萍还上传三个视频:新马师曾首本名曲《万恶淫为首- 乞食》;红线女-昭君出塞;并唱《再折长亭柳》:三分钟领略徐柳仙、陈玲玉、徐小凤、吕珊、梁玉嵘五位名家演唱风采。
萍:徐柳仙唱的《客途秋恨》也是粤曲中的经典曲目。可惜我在我的收藏夹里一时未能找得出来,与你们共赏。这些东西正在走入博物馆了,所以对它们的爱有如对父母亲辈的爱念。
我:我已收藏萍发到群里的几个粤曲视频,很精彩,谢谢!我读小学时,父亲与罗品超都是广州市人民代表,聊起粤剧很有共识,成为朋友,还商议把我送给罗品超。父亲带我到西关罗家,夫妻俩都喜欢。为准备考粤剧学员班,父亲每晚拉手风琴让我练歌。其实我嗓子唱不了高音,真要学戏估计要当老旦。我跟着比我大9 岁的大姐去拍报名用的证件相,又去海幢寺看粤剧学员练功,侧手翻,空翻,一字马…… 原来不管是花旦青衣还是老旦,首先要练这些基本功!我很怕头晕,吓得不敢学戏。父母尊重我意见,没有送我去学粤剧,后来考上广雅,再后来有机会和你们一起,成为阳山知青一员。我想即使当年勉强学粤剧,说不定还是中途转为编剧,就像《广州文艺》小说组长,他原是广州京剧团学员,后来转编剧,又写小说,作品还获奖。不过我至今虽然也觉得粤曲好听,但更喜爱西洋音乐,常随mp3 里的名曲舞飘带,听不懂反而更有想象空间。如果随粤剧起舞,用彩扇、彩伞做道具可能合衬些,但我动作不柔曼,还是不如舞彩带自由。
萍说:“可惜了,粤剧界少了一位名伶。” 山说:“原来你早与粤剧结缘,如果当初你学戏,一定会成为出色的花旦。”我明白她俩都是半开玩笑,便答:我有自知之明,绝对不是学戏的料。在广雅读初一时,考入文工团戏剧部,和初二郭胜、初一叶小麦、庄求实、陈冰沙一起,五个女生排练一个配乐诗朗诵节目(我无知无畏一口气写成不短的诗歌),在迎新晚会上演出,又被省电视台选中去录播。不过我没轮到演什么话剧,高中部人才多的是。我15 岁入团就退出文工团,课余热心编印《广雅团讯》,当很多同学介绍人,一个个轮流谈心 …… 如果我演戏也未必放得开,不是很理想的料。
萍和山对粤曲的喜爱比我胜一筹,她俩继续交流,山:“你发来的几首粤曲韵味十足、余音绕梁、听出耳油,多谢分享!很高兴,又多了一位知音。” 萍:“这曲《昭君出塞》,我在新西兰听的时候,会有一种伤感油然生来。现你在美国听来,可有此感?”山:“有的,红线女银铃般的嗓音流淌出王昭君哀别故国、远走天涯的悲伤与自己身处异乡思念故土之情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伤感。”
我们都是七八十岁老人,在广东出生长大,自小讲粤语听粤曲,萍说得好:“对它们的爱有如对父母亲辈的爱念。” 真心希望粤韵流长,红豆生辉,子孙们除了讲普通话,学各种外语,还不忘讲粤语,听粤曲,不要让如此美好的声音渐渐消逝。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的演唱粤曲的女演员照片,依次为:红线女、徐柳仙、陈玲玉、徐小凤、吕珊、梁玉嵘。
在广州当老师的男同“同心缘”,从网上认识我十几年一直在中秋、春节、我生日、教师节等日子,发来自制电子贺卡表达心意。我俩至今未约见,但感觉已是老朋友。2025年中秋,他选用照片是2006年6月我和远涛在丽江的合影。19年过去,我已年近八旬,远涛也45周岁了,但母子感觉心依然年轻。按农历算,八月十六是远涛45周岁生日,我八月十五白天写完第156篇回忆录《红与黑》发表,按惯例周二中午母子通话,我俩商议提前到周一深夜,他先祝妈妈中秋快乐,然后交流一下对文章的意见建议,讲讲各自近况。通话一个多小时,至八月十六凌晨结束,也就到他生日了,最后我祝远涛生日快乐,还请他代向子婿小周问好,他说谢谢。
吴老师,中秋节快乐!不知道今晚你在哪里赏月,吃几个月饼。看到你的回忆录,感觉既可以温故,也可以知新,很好的。月到中秋分外明,粤也是。祝你节日快乐!——同心缘
我在广州文友小群里说:“今年中秋静心休息,独自过中秋也安乐:早起拍家门前长春花制作中秋贺卡发送;早餐依旧瓜菜汤面,两只煮鸡蛋保证蛋白质足够;中午番薯银耳冰糖水,吃月饼;傍晚如常去东山湖公园独舞,顺手拍中秋月若干幅;晚餐煮云吞,简简单单。” 有文友赞:“好靓的月亮……中秋之日你过得虽简单却精彩!” 还有人赞: “好样的,潇洒人生!” 我复:“你也同样潇洒!我们这些老朋友要互勉互励,在人生路上携手同行,争取走得更远更远……”
中秋前夕我给江西籍男同Chr 去信,他已97次捐款给吴幼坚工作室(只有我和一位助理),累计共捐10750元。
我:你好!你是坚持捐款支持我做公益时间最长、数额最高的一位男同,非常感谢你的自觉和毅力!你也明白彩虹事业形势不乐观,但我相信不会影响我们长远的信念。我刚给一位男同回信,感谢他长期捐款支持我做性少数公益。近年大环境不利于我继续开展活动,但我仍坚持做应做可做的事,尽力发挥余热,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和家庭。他因申请出国签证而暂停月捐,我每月公开鸣谢人数、金额自然减少,有心观察者会感觉得到,但亦无奈。正如我的纪实文集《彩虹》和公益视频合集,再三宣传也没法引起更多人邮购,只怕继续下去成为积压在家的负担。我已78岁,如果寿命不长,留下这些给助理也是难题。但一切困难都无法阻挡我在彩虹之路上前行。
他:吴妈妈:有些事情因为难才可贵,时代的浪潮起起伏伏,总归会有回转的时候。我时常记得您对我说,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影响身边的人,改变他们对我们的看法,也是一种同志公益。您曾在时代需要的时候勇敢站出来,就已在理想之路上挥舞过美丽的彩虹,精彩炫目,令人感动!不论人们是否捐款,我相信您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理想之路终会实现,而此路还会有千千万万的我们。保重身体,除了远涛还有我们这样一群孩子挂念着您,双节快乐~
一位男同来信问候—— 吴阿姨:您好,我是小吴。时光飞逝,距离上次见面,又是大半年过去了,您身体还好吗?还常傍晚去东山湖活动吧?您的文章、回忆录,包括生活感悟、乃至日本旅行,我都有关注,并时常阅读。虽没有常见,但遇到生活困难和思想斗争时,总会想起您的鼓励。谢谢。祝愿您国庆中秋双节愉快! 一位母亲与我交流——
她:吴老师您好。我的儿子今年25岁,在国外工作,这个月他向我出柜了。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同性恋资料,但是还是觉得信息不够完整。最近看了您的一些视频,深受鼓舞和启发。想求购您写的书。请告知如何购买。另外,了解到你们之前有很多活动,但近几年好像少了。是环境变坏了吗?来自成都的男同性恋母亲
我:你好,和我一样的男同母亲!感谢你的信任,你愿意邮购《彩虹》,我很欣喜,相信这本书会对你有启发。另外,建议你一并邮购视频合集,因为我最早和最好的电视访谈,都刻录进去了,而网络上已经搜不到这类视频。我2008年6月与男同阿强联合创办同性恋亲友会,任会长3年半。2012年元旦离开,做独立公益人至今13年。亲友会改名“出色伙伴”,他们仍有些活动,我基本没参加,不了解具体情况。成都也有家长做公益,如果你想和他们联系,可关注公众号“出色伙伴”。
7月开始了。2025年转眼过去一半,后半截会感觉越过越快,真要抓紧做些实事,不能虚度余年。每月初按惯例公布上月捐款名单和总数额,我看到每月捐款100元的两位男同,一如既往地支持吴妈妈做公益。或许有人认为月捐100元,多一笔不多,少一笔不少,时间久了捐款人就会停捐。我想,Chr 已是第95次,累计捐10550元;张硕是第23次,累计捐2400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如果他们不再捐款,我也十分感谢他们予以的关爱;如果继续捐款,我更多地视作精神嘉奖,表达了人们对我公益行为的理解支持。除了定期定额捐款,在公众号赞赏文章,也是一种支持方式。6月就有5人7次赞赏共190元,十分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