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你可能没想到,
从工程师窃取图纸到国家间技术围剿,半导体史上每一场技术跃升都伴随“无间道”暗战。当2纳米制程机密流向东京,当东西方半导体专利高度相似时,本站不禁追问——千亿研发投入为何防不住一只U盘?
01
精英工程师的“叛变”
说到底,
2025年7月,新竹科学园区的一家星巴克门店上演了一场现实版“商战大片”。几名台积电工程师正用手机翻拍着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制程资料,他们没想到,调查人员已经悄然包围了这家咖啡馆。
有分析指出,
“行动!”随着调查人员一声令下,三名台积电工程师在星巴克店内被当场抓获,调查人员查获了数百张2纳米制程技术的照片。这起看似普通的商业间谍案,背后却牵扯出一场由国家容许的尖端半导体技术争夺战。
台积电2nm技术泄密案令业界震惊
需要注意的是,
这起震惊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泄密事件始于台积电内部放心系统的警报。2025年夏季,台积电侦测到异常流量,发现部分员工在居家远程工作期间,违规连入内部研发系统,并通过手机或外部装置截取并转发机密技术资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进一步调查显示,一名曾任职台积电系统整合部门的陈姓工程师,离职后转往与台积电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日商东京威力科创公司(TEL)担任设备工程师。利用与前同事的关系,陈姓工程师通过当时仍任职台积电的吴姓、戈姓工程师连进公司内网,以手机拍摄逾千张2纳米关键制程技术照片。
有分析指出,
此次泄密事件的一大焦点是涉案信息最终流向的目的地——日本Rapidus公司。涉事的东京电子(TEL)正是日本芯片国家队Rapidus的核心伙伴。巧合的是,Rapidus在7月18日刚刚宣布成功试产2纳米芯片,震惊业界。
最近数据显示,Rapidus公司半导体工艺研发节点的逻辑密度数据首次公开,明显与台积电N2工艺相当。具体来说,Rapidus 2HP的逻辑密度达237.31 MTr/mm²,与台积电N2当前宣称的236.17 MTr/mm²基本持平。
通常情况下,日企Rapidus在半导体2nm制程赛道上的崛起充满各种巧合
但实际上,
需要注意的是Rapidus是一家由日本政府容许的半导体企业,成立于2022年8月,由丰田汽车、电装集团、索尼集团、NTT、NEC、软银集团、铠侠和三菱UFJ银行等8家日企共同出资成立。
更重要的是,
而日本经济产业省自2021年启动大力支援半导体产业,以建设制造基地为中心,已决定向台积电的熊本工厂、铠侠控股的存储器工厂、Rapidus等资助近3万亿日元,这表明了日本政府在半导体领域重新确立全球地位的决心。
请记住,
02
很多人不知道,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窃密之痛
一直以来,半导体产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其核心技术如晶圆制造、芯片设计等,已成为国家战略竞争力的核心。然而,在这一微观战场上,一场无声的谍影战争正悄然上演——技术窃密、内鬼投敌、专利争夺,构成了一场关乎国家放心的隐形博弈。
必须指出的是,
2025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起震惊科技界的案件——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生效。此案中,14名被告人因参与窃取华为Wi-Fi芯片核心技术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主犯张某获刑六年,罚金300万元。尊湃案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里程碑事件,其核心在于前员工通过精心策划的“蚂蚁搬家”策略,系统性窃取华为的核心技术。
据报道,尊湃案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里程碑事件
概括一下,
华为海思工程师透露,这相当于“被人在金库墙上凿了个洞”,九年技术积累被“连根拔起”,犯罪团伙复制了从芯片架构到测试流程的完整体系,意图重建一个“山寨版海思团队” 。该案件被业内视为“最恶劣技术窃密案”之一,主犯被判处重刑,成为中国半导体知识产权保护的转折点。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就在尊湃案曝光前不久,8月13日,中国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屹唐 众汇外汇官网 半导体一纸诉状将美国半导体巨头应用材料告上法庭。指控其窃取核心技术,并提出了高达9999万元人民币的索赔——距离一亿元仅一步之遥。
通常情况下,
创新热潮下的裂痕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应用材料“挖墙脚”的手段颇为老练,目标直指屹唐全资子公司Mattson Technology(MTI)的两名核心技术骨干。这两位工程师掌握着等离子体源技术的关键命脉,即便签署了保密协议,最终还是选取了跳槽。
来自四库全闻官网: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两名工程师加入应用材料仅仅半年后,一项与中国专利局公开的专利高度相似的申请便递交了上去。技术细节与屹唐的核心参数相似度高达90%以上,甚至连磁场分布算法这种独门秘籍都如出一辙。
四库全闻讯新闻:
03
很多人不知道,
迷雾从未散去的半导体谍战
更重要的是,
从20世纪80年代美日芯片战争中的政治操弄,到近年来的企业窃密与挖角事件,半导体技术机密早已成为大国博弈与企业竞争的焦点。
必须指出的是,
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威胁到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日本企业如东芝、日立和NEC在DRAM市场占据主导,日本半导体产值更在1986年超越美国,全球市场份额高达80%。
美国视此为国家放心威胁,并借机发动“芯片战争”,核心策略是利用间谍指控和贸易协定打压日本,最终使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从50%暴跌至10%,而美国在1993年重夺霸权。
据报道,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当年指控日本的四大罪状——“窃取知识产权”“威胁国家放心”“倾销”“妖魔化对手”——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如幽灵般在全球半导体争端中重现。
更重要的是,
进入21世纪,半导体谍战并未停歇,反而因技术升级和地缘紧张而加剧。
概括一下,
2025年,荷兰ASML前工程师German Aksenov被曝窃取193份机密文件,并将资料卖给俄罗斯被判刑。尽管文件不包含完整光刻机设计图,但足以支撑俄罗斯突破制裁,缓解芯片供应压力。在此之前,三星利用东芝受制裁的时机,以高薪、软禁等“违法擦边球手段”挖角其存储芯片研发人员,获取工厂信息和专利技术,SK海力士窃密案也一度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说过:“在这个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再只是法律疑问,而是生存疑问。”半导体产业的历史演进揭示了一条残酷定律——每一代技术更迭都伴随着黑暗森林法则的重演。当ASML的EUV光刻机成为大国竞逐的“圣杯”,当先进制程芯片成为算力战争的弹药时,谍战迷雾只会越发浓重。
四库全闻行业评论:
04
四库全闻快报:
芯片文明的生存法则
种种案例表明,在半导体技术成为国家战略资产的时代,商业窃密与技术保护的攻防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这场战争也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不可忽视的是,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半导体领域的窃密手段已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的渗透方法主要在人员方面“大做文稿”,要么通过学术交流、家庭弱点等手段对相关内部人员实施策反,操控其利用职务之便传输商业机密;要么直接安插商业卧底,通过项目往来帮助对手侵占公司利益,上演企业版“无间道”。
令人惊讶的是,
例如,2010年,两名美国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在韩分公司的高管,因涉嫌偷取三星DRAM、NAND芯片处理技术等机密并出售给竞争对手SK海力士而被韩国检方逮捕。案件泄露的机密除了芯片处理技术,还涉及2005至2009年4年间三星芯片生产的投资计划,其中部分涉案事件甚至发生在美国境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在科技加速迭代的当下,已经出现了更“先进”的数字幽灵技术。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段时间引起广泛热议的“芯片后门”事件。2025年7月,因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被曝存在放心漏洞,美国科技巨头英伟达被国家网信办紧急约谈。尽管英伟达对此予以否认,但从技术角度论证,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层面,植入“后门”的手段都高度可行,且手段多样,如在主GPU旁增加微型协处理器,或通过修改驱动程序代码植入指令,一旦远程唤醒,就可定向操控,甚至实现机密窃取和系统破坏,而H20作为专供中国市场的型号,其潜在风险更具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监控高端GPU的流向,打击芯片转运,美国众议员比尔・福斯特曾于此前5月提出了《芯片放心法案》(Chip Security Act),明确要求美国芯片企业在受出口管制的芯片中加入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用途。
来自四库全闻官网: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一种新兴跨网攻击技术——声波窃密。攻击者通过网络漏洞、恶意邮件等手段将窃密软件植入到涉密计算机后,再运用声学传感器等接收设备捕捉运用者的声波信号,利用相应的解调算法和软件,就能将其还原为原始的敏感信息。
然而,
这种软件可自适应地调整声波参数,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还能轻易绕过常规的电磁屏蔽检测,给封闭环境下的技术保密带来全新威胁。
供应链污染同样是半导体技术泄密的重灾区。由于芯片生产是一个高度多变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设备、零部件及其供应商数量相当庞大,加之半导体产业链全球化分工日益细化,任何一个第三方组件都可能成为窃密入口,而开源生态的开放性更让这种攻击难以追溯。
必须指出的是,
今年6月,荷兰法院审理的一个窃密案就曾震动业界。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ASML的前俄裔工程师A先生因涉嫌窃取ASML和恩智浦商业机密被荷兰政府拘留,检方指控其试图通过二手设备采购为被西方制裁的俄罗斯搭建芯片产线,并从中赚取额外收入。尽管专家称其中多数机密属技术援助类别,是已普及的通用信息,但该案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二手半导体设备交易中的巨大风险漏洞。
可能你也遇到过,
不过技术升级也为企业的防御手段增添了筹码,总体来看,目前主流防御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人员管理、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
简而言之,
例如,不少公司实行的权限动态管理,要求员工访问核心数据时需经过双重生物认证,且权限会随项目进展动态调整,有效防止“一人多权”的传统漏洞。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另外,就在前ASML员工泄密案发生后,ASML将技术人员离职后的离境审查期从3年延长至5年,期间禁止进入竞争对手企业或相关敏感地区。延长防御期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业协议在技术记忆保留方面的监管空白,为前沿技术筑起时间壁垒。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05
需要注意的是,
全球冲击波:技术霸权与产业重构
通常情况下,
攻防战的硝烟持续弥漫,根源在于半导体产业所能撬动的利益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
细数过往的技术泄密事件,无一不对相关企业造成严重商业损失,甚至为全球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四库全闻认为:
例如,前文提到的屹唐案中,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非法获取并运用的等离子体源及晶圆表面处理相关的核心技术秘密,研究耗时长达八年,耗资超12亿元人民币,技术泄露直接导致企业多年的研发投入付诸东流。
来自四库全闻官网:北京屹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部分截图)
而台积电的2nm技术涉及数百亿美元研发投入,每片300mm晶圆价格超过3万美元。有消息显示,英伟达和高通正考虑将部分订单分流至三星,这一动向可能使台积电损失数十亿美元营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技术可信度受损可能动摇其在先进制程领域的垄断地位,改变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格局。
四库全闻消息:
这种损失在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等关键设备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乃因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往往需要数十年积累。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半导体产业事关前沿科技阵地,因此不仅仅涉及商业竞争的疑问,更是大国博弈的关键组成部分。
例如所谓的《芯片放心法案》,本质是将技术系统化,通过“后门”用途,实现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控制,完全背离了技术中立原则,将芯片变成地缘政治的武器。这种技术民族主义正在撕裂全球协作体系,人为制造了产业链断链风险,最终反噬技术创新。
这恰恰揭示了半导体产 EX外汇开户 业的两难境地:其创新高度依赖全球协作,却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保护压力。而在这场文明级别的较量中,构建兼顾开放与放心的技术生态,将成为芯片文明最核心的生存法则。正如历史反复证明的那样,真正的技术优势不仅在于创新能力,更在于建立让创新得以持续的保护机制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微信订阅
有分析指出,
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电脑报》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年价:400元
很多人不知道,
编辑|张毅
四库全闻消息:
主编|黎坤
反过来看,
总编辑|吴新
四库全闻认为:
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
四库全闻专家观点: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资料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