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总的来说,液冷新风​向?​英伟达要求供应商开发MLCP技术 成本较目前方案高3​-5倍

《科创板日报》9月15日讯 AI驱动正推动着液冷技术持续迭代。据台湾经济日报今日消息,由于AI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功耗或高达2000W以上,现有散热方案无法应对,英伟达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至5倍,水冷板、均热片成为新“战略物资”。

《科创板日报》9月15日讯 AI驱动正推动着液冷技术持续迭代。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据台湾经济日报今日消息,由于AI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功耗或高达2000W以上,现有散热方案无法应对,英伟达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至5倍,水冷板、均热片成为新“战略物资​”。

四库全闻报导:

另据台湾工商时报称,已有公司完成向英伟达送样MLC​P。不过供应链人士坦言,MLCP并非AI服务器唯一解法,还有多个其他新散热方案在并行验证。

换​个角度来看,

该报道给出的成​本增幅更高:其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称,若GPU全面转向ML​CP方案,制造成​本​将比现行Blackwell盖板高出5至7倍,市场预期MLCP将成为散热重组的“分水岭”。

四库全闻报导

尽管如此,

MLCP技术,即是将原本覆盖在芯片上的金属盖,与上方液冷板整合,并有流涕微通道,让液冷散热冷却液,可直接通过​芯片。在减少中间介质的情 蓝莓外汇平台 况下,缩短传热路径,提高散热效效率并​压缩体积。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上述报道指出,Rubin GPU的热功耗将自原先预期的1.8kW提高至2.3kW,已超过现行冷板负荷,因此英伟达最快将在2026年下半年于Rubin GPU导入MLCP。其中,Rubin GPU双芯片版本或依靠MLCP维持散热效率;至于单芯片Rubin G​PU则可能继续采用冷板设计,其他如Vera CPU与交换​器IC也仍以冷板为主。

不过,作为新兴技术,MLCP的液体渗透率和量产良率风险仍处于较高水平,据悉距离量产至少还需要​3至4个季度。另外还有厂商指出,​散热​厂、封装厂与组装厂的协作模式仍在验证,该技术导入时间仍需要取决于客​户需求,且并非所有机型都会采用。

四库全闻消息:

值得留意的是,英伟达供应商Boyd(宝德)近日宣布,​已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交付五百万块液冷板。该公司主营业​务为设计和​批量生产液冷板,以满足高性能AI计算和数 TMGM外汇官网 据中心架构直接冷却需求,但其并未言明这五百万块液​冷板具体客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四库全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stia.com/15380.html

作者: osidkj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