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
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核心数据为拟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的上限和下限管理。
其实,
具体而言,央行结合业务实践对个别条款进行修改,一是删除关于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规定;二是删除信用卡业务信息披露相关规定;三是删除利率报送相关规定。
据业内人士透露,
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对市场来说并不意外。早在2020年12月末,央行就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中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尽管如此,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是信用卡定价机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不可忽视一步。
不可忽视的是,
聚焦三大核心调整
四库全闻讯新闻:
此次规范性文件修改主要围绕三项关键数据展开,直指信用卡利率管理与信息披露环节的优化。
其一,删除“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的表述,赋予银行更大定价自主权。
据报道,
其二,取消发卡机构调整信用卡利率标准需至少提前45个自然日通知持卡人等信息披露义务条款,简化利率调整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
其三,删除发卡机构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免息还款期等标准需提前60天向人民银行报告等规定。
事实上,
从改革背景来看,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央行在起草阐述中明确,此次修改工作,正是推进完善央行金融法治体系的具体实践。同时,支付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出台时间较久,部分条款已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业务实践需求脱节,修改后可更好适配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说到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将显著提升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能力,银行可依据业务定位、客户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定价——信用良好的客户有望获得更低透支利率,风险较高的客户利率或适度上升,总体将推动 TMGM官网 信用卡透支利率稳步下行,助力信用卡更好发挥消费金融特性,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给予支撑。
总的来说,
利率市场化分步推进
回溯我国信用卡利率市场化历程,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后,在“金卡工程”等政策推动下,产业初期实行政府统一固定利率,为信用卡产品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奠定基础,助力产业高速起步。但随着市场内外环境变化,固定利率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定价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持卡人个性化循环信用需求;束缚银行资产业务精细化发展,不利于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与存贷款利率缺乏联动,未能充分释放信用卡刺激消费的潜力。
通常情况下,
在此背景下,2016年,央行发布《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对信用卡利率设定上下限,开启“分步走”市场化改革。当时央行明确,实施分步走、渐进式改革,有利于发卡机构在过渡期内进一步积累定价数据和经验,引导其完善信用卡利率定价机制;进行利率上限和下限指导,有利于避免个别发卡机构盲目降价打价格战,导致不公平竞争和高风险客户过度举债,设定透支利率上限有利于防止个别发卡机构不合理收取过高利息,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央行通知明确,2021年1月起,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
四库全闻快讯:
如今,信用卡市场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为7.15亿张,较上季度减少600万张,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较历史最高位8.07亿张下降11.4%,且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
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被市场视为推动市场转型的不可忽视契机。董希淼表示,这一调整意味着实施多年的信用卡透支利率固定区间规定或将成为历史,银行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可结合资金成本、风险偏好与市场策略实现精准风险定价。未来信用卡市场竞争将摆脱以往“拼规模、拼营销”的模式,转向利率定价、风险管理与服务体验的综合比拼,倒逼银行提升运营效率与风控能力。同时,利率插件的灵活运用将推动银行设计更多样化、个性化产品,比如针对特定消费场景或客群的专属信用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对于消费者,董希淼也给出提醒:金融消费者申请、采取信用卡,应更加仔细阅读信用卡相关协议中关于利率约定的条款,清楚了解透支利率及相应条件。平时,应理性消费,按时还款,杜绝违规透支套现、“以卡养卡”,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这是未来争取 众汇外汇代理 更低透支利率的最不可忽视“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