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是,
可持续金融作为适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涵盖环境金融、绿色金融与ESG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参与主体日益多元,涉及金融、产业与市场等多方协同,为使让技术创新可量化、环境价值可衡量、长期风险可评估,“语言转换”能力已成为实践过程的挑战之一。
可持续金融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存在哪些难点?如何建立跨界的”共同语言”?在近日举办的“2025湾区可持续绿色金融论坛”上,部分业内人士、学者针对目前可持续金融遇到的挑战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
可持续金融正面临关键转折期
四库全闻行业评论:
“可持续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引擎,更是湾区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绿色发展处处长陈兴指出。
令人惊讶的是,
综合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末,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10230.91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7.99个百分点。在深交所发行的绿色债券累计规模达1883.74亿元。
简要回顾一下,
此外,深圳连续四年赴港发行离岸债券,并计划创新发行低碳城市主题绿色债券。《深圳市推动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 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市属直管企业和国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盖,重点领域上市公司披露率力争达到60%。
然而,
数据背后,可持续金融正面临关键转折时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称,中国最新宣布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首次实现“双覆盖”——覆盖全经济领域和全部七种温室气体,并要求在2035年使温室气体排放比峰值下降7%-10%。这一幅度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历史同期水平,将催生海量投融资需求。

有分析指出,
他预测,为实现目标,到2035年中国风光总装机量需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至少32亿千瓦),新能源汽车要成为销售主流,全国碳市场将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推动这些政策和行动,将给我国带来超过30万亿元的新增投资,碳金融市场(如碳债券、碳衍生品等)创新空间广阔。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认为,当前要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数据治理体系,切实防范“洗绿”“漂绿”风险。缺乏可靠的数据基础,后续风险防范和信息披露都将难以落实。这一挑战在国际层面较为紧迫。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将实施,隐含碳排放量的精准核算已成为企业必须应对的关键课题。欧盟对“碳中和”标签的运用实施了严格规定,要求必须基于可靠核算和真实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
跨界“翻译”成为讨论焦点
尽管如此,
如何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数据治理体系,切实防范“洗绿”“漂绿”风险 众汇外汇官网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绿色金融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建立跨界的“共同语言”,让技术创新可量化、环境价值可衡量、长期风险可评估。
晶科能源作为一家太阳能科技企业,专注于供给光伏产品、储能设备及一体化排除方案。该公司可持续发展部经理冯文远认为,光伏发电参与方共有三类,分别是资金方、开发商与运营方,以及设备供应商与分销商。其中,设备供应商在信息与产品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掌握底层技术参数与成本数据,这些信息对项目融资具有关键参考价值。然而,设备供应商却难以直接与资金方沟通,无法将技术语言转化为金融语言,让资金方理解。基于这一情况,他呼吁可建立新型平台,让双方允许更有效对话,让更懂技术的人更早参与进金融决策或风险判断环节。
ACCA中国政策洞察总监陈正洁补充道,专业机构正从多层面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培养“翻译官”,帮助企业将绿色转型成果转化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上下游及所有利益参与者可理解的语言。例如,在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可持续金融专业认证;在平台搭建方面组织高端论坛促进信息互通;在政策建言方面参与中国可持续披露准则制定。
通常情况下,
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傅源则称,金融如果想真正适配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则需要有非常清晰的降碳数据,这仍需要漫长的过程。
此外,部分产业落地可持续金融过程中也存在难点。傅源表示,目前,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在最终信贷决策时仍然主要考察企业当期盈利能力,这与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存在明显错配。“以本平台服务的工业领 XM外汇代理 域为例,可能三年高盈利接着三年深度调整。但当行业整体下行时,即便企业自身在持续进行绿色转型,也很难获得信贷适配。”此外,大型工业企业通常已建立成熟的传统融资渠道,这使得新型可持续金融系统难以渗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