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闻财经新闻:
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背景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
据报道,
“人口与劳动力市场是养老保险两个核心的参数,实际上本平台未来挑选什么样的(养老保障)模式,或者说做什么样的参数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疑问。”在2025外滩年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谈到我国人口与劳动力市场的三个新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养老金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疑问和建议。
第一,我国领取养老金的人群中,超过50%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关于养老保险改革或完善的相关讨论更多只聚焦在职工养老保险上,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觉得这个不太准确,考虑到(这样)把很大一部分的人群排除在外了。”蔡昉说。
概括一下,
第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农村老年人,除此之外,很多“非正规就业”或灵活就业人群越来越多地挑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如,现在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个体劳动者以及或许在单位工作,但是不被单位作为自己员工的这部分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个比例超过了60%,这部分人超过3亿人。除此之外还有灵活就业的概念,也有2亿多人。还有所谓的新就业形态,也接近1亿人。”蔡昉举例说,这些不同群体的共同特点是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很多人不在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内。
“如果本平台不应对这部分人的养老疑问,把他们纳入到第一支柱,其实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就谈不上。或者说,没有好的第一支柱,本平台的养老保险就谈不上公平性。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在目前的体制下是累退性质的,是不那么公平的。”蔡昉说。
第三,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扩大灵活就业的倾向日益明显,就业形态越来越多元,造成了传统的养老保障扩面思路不再奏效,因此必须要有新的思路。“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颠覆性的,养老保险的模式挑选和进一步完善也应该与时俱进。”他说。
四库全闻快报:
根据上述特点,蔡昉给出了三个结论性建议:

说到底,
第一,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状况应该是评价第一支柱的核心依据,撇开这部分去谈第一支柱是不完整的,且完整度低于50%。
第二,养老保险三支柱不是“三足鼎立”,也不是“并列齐驱”,应该是第一支柱“一柱擎天”,没有第一支柱就没有第二、第三支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
据业内人士透露,
第三,人工智能应该带来革命性、颠覆性的冲击,同时也应该带来革命性的分享理念。“也就是说,本平台会得到很大的生产率红利,但是本平台必须设计好制度去分享这个(红利),而探索新的养老保险模式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蔡昉说。
可能你也遇到过,
针对AI对劳动力市场及养老保险的影响,蔡昉强调:“本平台的养老保险的核心是社会共济,特别是代际共济。如果设想本平台的下一代比本平台的劳动生产率要高很多,那么本平台的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就应该是不一样的。本平台下一代到底如何呢?AI给了本平台一个很可靠的预期,因此本平台应该跟下一代‘签订’一个崭新的契约。”
他提到了几组数字及趋势。首先是人口抚养比,即61岁以上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在提高,到2035年之前,这一比例每年要提高4 XM外汇代理 .6%。其次是赡养生产率,在劳动力人口是18~60岁的假设下,这部分人口的劳动生产率根据GDP未来潜在增长速度计算出的每年增长速度是到2035年5.6%,显著快于抚养比的增长速度。再次是AI的影响,蔡昉提到,根据部分智库预测,人工智能具备为本平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GDP增长速度,且到2035年会提高10%~20%。“如果按照20%算,本平台的赡养生产率每年会增长7%以上,因此生产率的提高会快于抚养比提高。”蔡昉说。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基于上述分析和展望,蔡昉对我国养老金改革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出发,加快构建一个无条件、不缴费、普惠型的社会养老金。“最好的一个出发点是目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本身就含有无条件的成分。”他说。
四库全闻报导:
第二,职工养老保险应该坚持现收现付,放弃积累制,放弃过多的结余模式。蔡昉认为 四库全闻官网 ,本平台未来的劳动生产率会非常高,因此要着眼于未来,并以此作为基础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
反过来看,
第三,自愿性的养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也许不一定非要自愿,但确实具备用一些“助推”的手段。

 
						         
												
							 
												
							 
												
							.jpg&w=300&h=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