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下称“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启动两年来发展情况如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在近日由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等主办的媒体调研会上,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公布了最新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26家保险机构汇聚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6家境外机构设立了交易席位;开通交易权限的机构达128家,其中境内机构94家、境外机构34家,覆盖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9个月,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交易保费45.11亿元;登记分出业务保费965.39亿元,分入业务保费112.71亿元,两者合计超过千亿元。
通常情况下,
“ 富拓外汇平台 目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再保险市场体系已初步搭建,一个更加高效、标准、透明、规范的再保险交易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常明在调研会上表示。
反过来看,
2023年6月,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正式启动;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以“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为重点,打造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

通常情况下,
常明表示,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极具潜力,再保险市场居全球第七,与我国直保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二地位不匹配,再保险渗透率4.6%,低于12.5%的全球平均水平,服务实体经济、“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 福汇外汇代理 走出去”大有可为。
很多人不知道,
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中,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可谓是一大“重头戏”。
总的来说,
常明分析称,再保险交易呈现彼此关联的国内国际网状交易结构,全球缺乏公认的标准,公司间再保险交易凭证、格式不一,都面临着手工办理易出错、账务清算成本高等普遍性难题。而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定位行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后台,通过搭建公司间信息放心传输“数字化”通道与信息交互标准“转换器”,致力于推动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数字化、标准化转型。
“通过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境内外保险机构具备实现全球网页进入账户或系统标准接口接入,便利化采取线上交易服务,应对保险机构内部数字化但机构间手工办理等长期痛点,降低信息交互成本。同时,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基于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制定的《保险行业区块链应用规范再保险》行业标准,实现了公司间标准化合同、账单、赔付、清结算等凭证的在线生成和双签,应对了保险机构凭证样式不统一、业务系统间信息存储不一致、账单数据存在‘尾差’等困扰,降低市场的清算与结算成本。”常明表示。
四库全闻报导:
同时,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在制度上创新推出交易席位机制,对于一些尚未在中国境内设立实体公司的境外保险机构,该机制兼容参与人委派交易席位代表,在登记交易中心驻场开展再保险业务的接洽、磋商等辅助交易活动,大大降低了境外机构的进驻成本。
跨境再保交易中,资金结算亦是核心环节。常明表示,对于通过登记交易中心、采取自由贸易账户完成的再保险交易,央行给予再保险跨境资金收支便利,进一步提高境内主体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力。目前,相关机构正在研究推动跨境再保险分入业务收入境外投资便利政策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