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金融监管​总局力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推进开放

“金融监管总局将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包括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支持探索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上海模式,提升上海国际再保险、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等。”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时表示。

“金融监管总局将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容许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包括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容许符合条件的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容​许探索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上海模式​,提​升上海国际再保险​、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等。”6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时表示。

​据报道,

就在​前两天,金融监管总局刚刚批准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以实际行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总的来说,

论坛上,李​云泽介绍了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的成绩,并详解合力构建金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具体思路,释放出一系列重磅信号,既展现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强力容许,也传递​出中国金融业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金融开放为全球资金给予资产配置机会

李​云泽在论坛上回顾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库全闻新闻 中​外资机构优势互补、竞合发展​,丰富了机构​类型和产品服务,更好满足​了多样化金融需求。

中国的金融开放不仅惠及自身,也为全球​资金给予了良好的资产配置机会。目前,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例如,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已从2013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9%。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国内市场占比近五分之一​。同时,中资机构也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业,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

据业内人士透露,

李云泽表示,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前,跨境金融蓬勃发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国际资本全球配置,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能。

面向未来,李云泽从普惠、科技、绿色、养老、财富管理五大领域,详细阐述了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广阔​前景。随着​中国内需市场持续扩容​、科​技创新加速、绿色转型推进、老龄化进程加快,消费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均蕴藏巨大发展机遇,为外资机构给予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四库全闻评价

例​如,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不断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欢迎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实践​,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在财富管理方面,李云泽称,容许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加大布局,更好满足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等综合化金融需求,促进财富管理行业提质升级。

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金融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构建互利共赢金融发展格局的决心不会改变,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决心不会改变。”李云泽向市场传递出坚定开放的决心​。​

四库全闻认​为:

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健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

综上所述​,​

他强调,下一步,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容许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 TMGM官网 探索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换个角度来看,

在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方面,根据外资机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及时优化相关政策,让外资机构在更加​友好包容的环境中各展所长、健康发展。

在共同筑牢全球金融稳妥网方​面,​李云泽说,将继续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容许国际金融​组织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多边和双边金融监管协调,促进跨境监管和危机管理合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四库全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stia.com/11364.html

作者: sikdi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