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06日
- 星期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蓝鲸新闻10月16日讯(记者 朱俊熹)过去一两年间,OpenAI CEO Sam Altman等高管不时公开抱怨,算力短缺制约了公司模型和产品的进步。彼时,OpenAI的主要投资者微软还是其独家算力供应商。直至今年1月,微软批准OpenAI自主构建额外算力后,一张野心勃勃的算力网络开始加速扩张。
《科创板日报》16日讯,在今日举行的2025湾芯展之云边无界AI技术论坛上,北京后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软件产品线总经理陶冶表示,公司于2025年7月发布的首款存算一体端边大模型AI芯片处于可送测阶段,且在年底会量产。据悉,该产品基于第一代“天璇”计算架构、支持文生文、义生图,算力160TOPS,搭配最大48GB内存和153.6GB/s带宽,典型功耗10W。此外,该公司正研发基于第三代“天机”计算架构采用CIM和PIM技术A30边端芯片产品。(记者 陈俊清)
IT之家 10 月 15 日消息,科技媒体 Wccftech 昨日(10 月 14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 2025 年 OCP 全球峰会上,英伟达勾勒了“AI 工厂”的未来,展示了 Kyber 机架级技术平台的开发成果,未来将扩展至 NVL576 配置。
财联社10月15日电,记者今日从中国移动方面获悉,中国移动eSIM手机业务仅面向国行eSIM手机开放服务,目前已上市的eSIM手机是苹果的“iPhone Air”产品,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国产品牌手机将同时支持“eSIM+SIM”模式。中国移动方面表示,将开展eSIM芯片与操作系统的国产化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功能更强、更加安全的eSIM终端和芯片,带动国产eSIM产业的发展,全面构建自主可控技术体系,为用户打造更安全、可信的使用环境。(财联社记者 付静)
财联社10月14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印发 《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加强端侧人工智能芯片布局。围绕手机、计算机、眼镜等各类终端产品需求,加快SoC、CPU等核心芯片布局,覆盖X86、ARM、RISC—V等三大技术路线。依托服务器算力芯片能力,积极布局端侧GPU芯片发展。支持3D异构集成关键技术突破,探索新型存储技术路线,支持近存、存内计算技术发展,支撑芯片平台算力和功耗水平提升。
《科创板日报》14日讯,成都华微(688709.SH)公告称,公司研发的两收两发零中频射频捷变收发芯片于近日成功发布,该芯片是一款两收两发、最大带宽56MHz的零中频射频捷变收发器,是公司在零中频射频收发器方向的首款产品。该芯片具备万跳功能,是公司在射频收发芯片领域的重大突破。本次公司推出的HWD9361型两收两发射频捷变收发芯片尚处于市场导入初期,暂未实现规模化销售,存在市场需求不确定、客户验证失败等风险。
据悉,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星舰第11次试飞前后,亲自向埃隆·马斯克交付了DGX Spark迷你超级计算机。这款设备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首次亮相,契合了黄仁勋“让人工智能惠及每个人”的理念。交付过程中,黄仁勋穿过一排排鼓掌的工程师,马斯克则在食堂与员工互动,两人还回顾了当年交付首台DGX系统的往事。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